宗融艺文馆
荐读
“树树金果撒馨香,溜软酸甜绕麦黄”,季节巡回到了七月,对于素有“陇上杏花第一村”之称的唐汪镇来说,无疑是硕果累累,无比热闹的丰收季。在东乡的唐汪,遍地亮晶晶、黄澄澄、饱满肉厚汁多的唐汪杏甚是醒目。挂满枝头的杏子掩映在蓝天白云下,四处飘逸着一缕杏香,引得家乡的品杏人流连忘返。东乡族女作家哈默以家乡人视角,观察杏花开放到杏子成熟的过程,从杏子文化出发,在母爱、自然、生命体悟、时间体验、民族历史中凝眸人生,发掘出东乡非遗文化的人文光芒。
杏子熟了写在2021年东乡唐汪杏子采摘节
哈默 | 文
一
杏花
合适的天气
合适的阳光
合适的你
一场春的花事展开
拼着毕生杏子吃多了的心事开放
以杏花的模样
而你正从远方赶来
宁夏青海西安
一身春的花语
在唐汪川
你看杏花杏花看你
在雨雪来临之前
在清明的泪水汹涌之前
为着短短的花期
战战兢兢患得患失
消散在春天的芳香里
不期待果实
图片模式二
我躲在杏花里看你
唐汪川里
满川的杏花开了
我躲在杏花里看你
阿爸阿妈躬身在自留地里
一粒一粒种苞谷
孩子们不在乎收成
老人们也不在乎收成
守望在祖屋
等待出门人回家
和庄稼一样低头不语
远方的游客来了
城里的亲戚来了
出门人刚刚离开
唐汪川里
满川的杏花开了
我躲在杏花里看你
看你在拉面馆
看你在脚手架
满川的杏花摇曳芬芳
游人的欢笑洒落一地
我听见一声叹息
那是阿妈的思念
那是阿爸的嘱托
图片模式三
杏子熟了,母亲没有叫我,母亲没有催我。
7月,早晨清凉的风吹过,透过树叶的阳光,像白色花瓣一样落在干净的白土地面上,闪烁摇曳。燕子剑一样飞过,又盘旋在雕花的廊檐下,麻雀叽叽喳喳起起落落在花园里、花墙上。炊烟从房顶升起,母亲火色好看的花饼子已经出锅了。父亲也早早地起床了,在园子里修剪月季、牡丹,修剪后的枝叶扔在花墙外,弄乱了母亲细心扫过的院子。忙碌中的母亲埋怨说,剪得太多了。
图片模式父母亲在树枝错落、花朵竞秀的庭院里守望。像果实一样成熟的儿女,在异乡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像鸟儿一样飞出去,飞翔在自己的天空,或阴或晴,风雨艳阳。守候在故乡的父母是儿女飞翔的力量。一辈子作为公家人的父亲说,你工作忙,说明你还有用,闲了说明你就是一个无用的人。父亲从不叫上班的儿女们回家,而母亲总是深情地叫儿女们回家,说吃麦索的时候到了,杏子熟了,葡萄熟了。开班车的姑舅捎来消息,你阿妈说你们啊木还不来。
想一想我的故乡已没有双亲的守候,山根里的果树旁新坟成双,燕雀欢腾的家园落满尘埃。
图片模式四
杏子熟了,母亲没有叫我,母亲没有催我。
故乡唐汪川座落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东北部,与刘家峡毗邻,和定西临洮县红旗乡隔河相望,是古丝绸之路连接河州、兰州的通道,唐蕃古道的渡口。这里红褐色的山峦伸出干粗的臂膀温情地怀抱着悠悠西流的洮河,怀抱着大大小小枝丫错落的杏树,怀抱着高高矮矮金黄摇曳的向日葵,环抱着这茂盛的村庄稀疏的庄稼。
在这温情的怀抱中,杏树随性随情洋洋洒洒徜徉在田野里,茂盛的杏子树下是稀稀疏疏的庄稼,一般都是种了青稞或蔬菜,杏树让田野丰硕,让庄稼瘦弱。
黄澄澄的的大接杏,酸甜适中,汁多肉厚,带着一股特有的香味。有着400年栽植历史的杏子就像故乡的孩子一样,杏子痛故乡也会痛,杏子带给故乡无尽的美誉,也带给乡亲们无数的烦恼。
图片模式杏树需要耐心地打理,冬天或初春是修剪杏树的季节,剪去多余的枝丫,修整树干,就像人要清理烦乱的思绪,悔改遗落在时光里的过失一样,修剪过的杏树就可以一身轻松地去出芽、开花、挂果。最是春天的时候,突如其来的雨雪把正打苞的杏花冻伤、冻蔫。当一树杏花芳香四溢,在春风摇曳时,乡亲们患得患失,害怕雨雪霜冻,影响收成;当一树的杏子拥挤在一起,竞相成熟时,乡亲们仍然患得患失,担心丰收的杏子廉价贱卖。
图片模式以前为了防止小孩子捣乱偷摘杏子,杏子树都修剪得很高,而高高的云梯是故乡摘杏的特有梯子,云梯顾名思义就是深入云霄的梯子。在我小时候,那个物质贫乏人心纯良的年代,全庄子只有五六个梯子,乡亲们相互借用。没有电话手机,有时候为了借一个梯子,往往是走了很多路,串了很多家,甚至把村庄绕了几圈。高高的云梯不是任何人都能驾驭的,大胆精干的年轻小伙是最好的人选,乡亲们互相帮忙摘杏,那是一项很繁重的劳动。后来外出打工的人多了,摘杏的时候找不到可以帮忙的人,从未摘过杏子的媳妇、老人也爬梯子摘杏了,有许多人在摘杏时摔伤了,伤心伤痛的人家开始无奈地砍树了。如今新栽的杏树修剪得很矮,用折叠梯摘杏就可以了。琳琅满目的小食品已经无法抗拒地占领了村庄,孩子们不再偷偷摘杏了,再说村里的小孩比以前少了许多,年轻的小夫妻都不愿多要孩子,不是因为他们觉悟高,而是经济压力大。
杏子熟了,我要一条通向山外的路;我要故乡的杏子走出去;我要流淌在田野里的杏子的谅解;我要漂泊在异乡的打工妹回家;我要换回乡亲们开心纯真的笑容。在高楼拥挤的水泥街里生长在故乡的烦恼伴着我,使我阵阵疼痛,长久地忧伤。
图片模式五
杏子熟了!
阿妈,杏子熟了!
滩里下地的父亲们起的比露水还早!
知更、麻料这些歌唱的鸟儿叫响了唐汪川的早晨。在沙沟、后巷、车门、胡浪薄雾中,晨露中,早起的乡亲们下地去滩里,看杏子的脸一天一个样。
图片模式早杏,这酸中带甜的杏子是孩子们的最爱,老人们最喜欢尕蜜杏。孝顺的儿子孙子把尕蜜杏送给老人,小小的杏子在缺齿少牙的嘴里蜜汁四溢,满是皱纹的阿妈的脸、阿奶的脸笑开了花。细心的孩子们会把杏仁用线串起来,送给奶奶、爷爷或远方的亲戚,一颗一颗杏仁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穿针引线,走村串户,风吹日晒到达亲人的手中,而我的那一串每年会准时到达洮河上游的达板康家外祖母手中。早杏之后的包核杏,俗称苞谷杏子,特别受宠,兰州、临夏的城里人爱吃,远方来的游客们也爱吃。这杏子的特点是绿的时候刚泛白就能吃,基本没有酸味。年轻人喜欢吃刚转颜色的杏子,老年人喜欢吃熟透的杏子。熟透的苞谷杏子最甜,我认为甜得有点过分。有心的女主人会在苞谷杏子的杏干里放上原装苞谷杏子的杏仁。
自己家没有杏子,邻居的摘来尝尝,杏树下、巷道里遇见杏子的主人,孩子们会说,阿辈(伯父)你们家的杏子我摘了几个,甜蜜蜜地。阿辈(伯父)说,黄了木,吃个吃个。
图片模式哈比家的杏树和我家的相邻,都是大接杏树。他家的是老树,我家的是新树,老树的杏子小却香甜,同比熟得早点,新树的杏子大,口味比老树减一份。吸吮清晨的新鲜空气,露水打湿了裤管,沿着学校门口、皇渠边,去滩里。在哈比家杏子树下,总有一两个先黄了掉下来的杏子等我,而哈比的父亲一定在附近,在麦子摇曳、玉米高耸的滩里,对我哈比的父亲就像亲人,沉默微笑。在滩里的庄稼地许多像哈比父亲一样的老人守望着杏子的成长,守望着孩子们的成长。于我滩是自由的天堂,在杏树下,沟渠边,地棱上用小木棍写下生字,背诵新学的课文。
小学三年级张君德老师安排我和朋友淑琴分别准备在校生讲话,谁讲得好就让谁上台讲,坐在麦子玉米中间,穿梭在渠道流水间隙,我咬文嚼字一遍遍诵读,最终赢得胜利,这是张君德老师交给我们的许多竞赛中的一个。我和朋友淑琴在杏树之间,在庄稼地里争锋,锋芒毕露。
图片模式就像节令一样准时的排序,苞谷杏子之后是让唐汪川名扬全国的大接杏成熟了。大接杏嫁接而成,在杏子的品种里个头最大,香甜中加点酸。杏子故乡的人们杏子吃多了都知道,吃大接杏有一种程序,很有仪式感。现摘的杏子先观赏再轻轻一掰,低下头深深一闻,特有的味儿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再上口一咬,就尝到了你和大接杏的深深情缘。大接杏是天然无雕饰,鲜摘直接入口,不能洗。城里游客讲究卫生,凡水果都要洗一洗再吃,那你就向身边的当地人请教,能洗的杏子只有苞谷杏子。大接杏鲜时美味,晒干后的大接杏是治咳嗽的良药,直接吃,泡茶都好。
大接杏香醇醉人却是朴实无华,最正宗好吃,是杏子之王,黄澄澄的,微微泛红的,色泽均匀,就像一个独特美丽的女孩一样,一点也不觉得妖艳,还有点晚熟。于我故乡就是杏子,杏子就是故乡!
又到了杏子熟了的时候。
阿妈,我想您了!
图片模式作 者简 介
图片模式哈默,本名汪春霞,女,东乡族,甘肃东乡唐汪川人。鲁迅文学院25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诗歌散文作品发表于《穆斯林》、《人民文学》增刊、《零度》、《甘肃文苑》、《民族日报》等报刊。出版诗集《我的东乡》。
宗仰百籁END融裔晓声
图片|马忠华主编|泊石本期编辑|东隅
往期力荐
东乡族第一位女诗人哈默诗集《我的东乡》分享会:让母语开出故乡的花朵书讯 | 东乡族女诗人哈默诗集《我的东乡》出版发行读书|马志勇:国家级非遗《米拉尕黑》应成为东乡族文化符号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董家岭的羖鹿|礼赞东乡
作者/来源:大河州
图片模式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杏子吃多了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