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中国国家跳水队为战略合作伙伴,独家冠名江苏卫视《减出我人生》节目,赞助浙江卫视《喜剧总动员》,这是绿瘦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绿瘦集团”)最近几年展开的品牌宣传攻势。绿瘦集团是一家以生产、销售保健品为主业的公司,其官方招聘信息中称,公司成立至今,已成功为超过1000万名消费者健康瘦身,重塑完美曲线。
今年以来,一直注重维护品牌形象的绿瘦集团,却在投诉网站上遭遇了消费者的集体投诉。这些消费者普遍反映,在销售顾问的引导下,他们先花费数百元购买了绿瘦品牌的草本植物产品,之后花费数千元至上万元制定了所谓的“定制减肥方案”,并购买大量绿瘦产品。有消费者表示,自己两年间共花费16万多元,最终反而长胖了30多斤。
《华夏时报》记者掌握的一份判决书显示,售价高达四百元一绿瘦多少钱盒的绿瘦产品,其加工费不足8.5元。
记者多方联系绿瘦集团,未获置评。
花费16万 长胖30斤
广东省云浮市的谢女士在消费投诉网站聚投诉上,发起了针对绿瘦集团的集体投诉,截至发稿已有53件联名投诉。
谢女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她是个身高不足一米六,体重不足100斤的女孩。她的目标体重42公斤。2016年10月份她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绿瘦员工陈某发的绿瘦减肥产品广告,就在2016年10月份开始购买绿瘦减肥产品,两年间总共花了约162400元。“在吃绿瘦减肥产品期间我的体重飘忽不定,停用产品前,体重增加到130多斤。”她表示。
按照她的说法,她先拿了480元的试用减肥产品,试用了五六天却发现毫无效果,又被推荐给高级体重管理师杨某,制定专业减肥方案。
“杨某只是简单了解我的身高体重等基本情况后,就给我制定‘打散脂肪’减肥方案,这花了我近300绿瘦多少钱0元。”谢女士称。当她吃完后体重减至48公斤时,杨某多次要求谢女士继续购买减肥产品。谢女士再次质疑每次减肥效果都不显著时,杨某解释,脂肪排不出去需要重新制定方案,包括购买其他减肥产品和身穿形体内衣等等。
在此期间,杨某前后给谢女士换了6个方案,步步引导她购买产品。谢女士称,两年来,不管是更换哪种方案,体重一开始减轻一两斤后就反弹回来。而杨某都是用“体内酸碱性不平衡”等“体质有问题导致体重反弹”作为理由搪塞,还告知她需要耐心花时间、精力、金钱好好调理身体。
2018年初,在第6个方案未结束的时候,杨某提出了第7个方案,引导谢女士购买了售价数万元的定型内衣,配合产品使用。“杨某跟我说,定不了型,体重反弹10倍、20倍,他们是不对此负责的。”谢女士按照杨某的建议,花数万元买了两套内衣。
此后谢女士的体重一度减到42公斤,可过了一个半月后,又反弹至49.5公斤。杨某继续以自身体质为由,劝说谢女士再次购买产品,并保证减重,否则全额退款。
最终体重不减反增,谢女士要求退款时发现,体重管理师杨某跟销售顾问陈某再也联系不上了。
与谢女士一起发起投诉的消费者,多数有相似经历。来自贵州省贵阳市的周女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她不到6个月花了15万元,体重反而增加。上网一查她才知道自己不是个例,“套路都差不多,(消费者花费的)金额也从几百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撤回投诉才可退款
投诉页面显示,聚投诉方面将投诉信息转达了绿瘦集团。
有消费者在补充投诉中称,绿瘦集团最终同意退款七成,并告知她,不接受这一金额就一分也拿不到。想拿到退款还要签署一份“违背事实,违背本人意愿,还要保密否则承担法律责任”的具结书。
记者从一位消费者手中拿到了具结书,打印好的条款载明:“本人自愿在绿瘦公司购买了金额为XX元人民币的瘦身产品,并取得了一定的瘦身效果。”该消费者称,自己对这一说法并不认可,但想拿回钱款,只得签署。
具结书中还约定,收到退款后,“不再向绿瘦公司及顾问提出任何其他要求,也不向其他任何机构或者任何第三人披露相关情况;在此之前已经向药监、工商等部门投诉的或者向媒体、平台披露的,本人于收到退款当日撤销投诉、删除所披露的全部信息。”该消费者同样不认可这一约定。
谢女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经过三个多月的协商,绿瘦集团最终同意给她退款八成。但她不认可绿瘦集团的处理结果。她所在的维权群里,和她持相同观点的绿瘦消费者有200多人。
周女士拿到了不到六成的退款。她表示,当时临近过年,忙用钱才同意了退款条件。“我不服气,买产品的时候承诺的效果一点没有,还恐吓说不继续用身体会变形等,他们违背了经商的基本原则。”她表示,大多数维权的绿瘦消费者和她类似,都仅是微胖,希望身材能更加完美,“绿瘦抓住了我们这种心理”。她还向记者强调,自己希望能让更多不了解的人避免走弯路,哪怕自己贴钱也在所不惜。
“我们正组织去绿瘦维权,希望您能加入我们,报道这件事情,让社会少一些人受到伤害。”临近发稿,一名消费者向《华夏时报》记者发来的短信中写道。
四百元产品 加工费不足8.5元
“产品都是以套餐形式一起发过来的,也不知道单件多少钱。”周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购买了15万元产品,只拿到一张2万多元的发票,开票单位还不是绿瘦集团,而是新疆一家企业。
让众多消费者花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绿瘦产品,到底值多少钱呢?2018年7月,宜昌市某区法院作出的一则判决显示,一款售价数百元的绿瘦产品,加工成本仅有几块钱。
该案的原告和被告均为绿瘦集团(当时名为“广东绿瘦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产品加工商,因被告拖欠原告订单款而诉至法院。
绿瘦集团委托被告祥云公司(全名“湖北富程祥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产品,祥云公司又将部分订单转交给原告植美源公司(全名“湖北植美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
双方签订的相关协议约定,祥云公司将其获取的订单(2万盒绿瘦奇魅牌酵素饮品、300盒优酿植萃酵素饮品、200盒植物发酵饮料)交由植美源公司加工,加工内容包括发酵、调制、灭菌、灌装、贴标、装箱等全过程生产。合同总价款为约81.5万元。
另外双方还同意,扣除各自承担的税费等后,按照订单分成,各得50%。法院一审认定,祥云公司应付给植美源公司的价款为约40.7万元。判决还提及,其中17万元是给植美源公司的加工费。
不计另外两款产品的前提下,如果以81.5万元绿瘦多少钱计算,每盒绿瘦奇魅牌酵素饮品的订单成本不足41元;如果以40.7万元计算,每盒绿瘦奇魅牌酵素饮品的订单成本不足21元。以17万元的加工费计算,每盒绿瘦奇魅牌酵素饮品的加工成本不足8.5元。
绿瘦商城显示,该产品每盒的售价为398元,是加工成本的46倍还多。
值得注意的是,判决显示,植美源公司在加工这些订单的时候,还没有取得生产许可手续,借用了祥云公司的生产许可手续才完成了生产。
6月12日和13日,《华夏时报》记者多次致电绿瘦集团董事长皮涛涛的手机号、绿瘦集团座机号码,未获置评;发送给皮涛涛的短信,发送至公司邮箱的采访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华夏时报 记者 吕方锐 陈锋 北京报道
稿件编审:贾宝元 编辑: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