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保健品新闻 OTC新闻 医疗器械新闻 健康之路 减肥健身 微信营销 两性知识 美容护肤 日常调理 男女保健
医药新闻 (首页、列表、内容、搜索) 横幅广告
医药新闻 (首页、列表、内容、搜索) 横幅广告
当前位置: 医药代理网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健康之路 » 正文

“剧本”与谎言——美国与北约秀“团结”背后难掩分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28  浏览次数:58
核心提示:  3月24日,踩着俄乌冲突一个月的节点,北约峰会、G7峰会和欧盟峰会罕见地在同一天召开。  在美国总统拜登看来,此次欧洲之行或许是一次绝佳的“秀团结”的
  3月24日,踩着俄乌冲突一个月的节点,北约峰会、G7峰会和欧盟峰会罕见地在同一天召开。

  在美国总统拜登看来,此次欧洲之行或许是一次绝佳的“秀团结”的机会。

  

  当天,北约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声明强调北约将继续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同时将加强北约部队在波罗的海沿岸、东欧和巴尔干半岛的军事部署。

  美国试图“秀团结” 各盟友意见不统一

  然而,在外界看来,这场“团结秀”并没有按照美国原先设计好的剧本上演。

  从“如何援助乌克兰”到“是否进一步制裁俄罗斯”,各盟友间意见并不统一。

  

  正如《华盛顿邮报》所指出的:“拜登抵达布鲁塞尔,但成员国正在围绕如何威慑俄罗斯的问题上痛苦撕裂。”

  峰会当天,媒体注意到,在合影环节,英国首相约翰逊双手插兜,在一旁“尴尬地站着”,与身后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形成鲜明对比。《英国独立报》甚至称约翰逊是“最孤独的人”。

  

  而这种“尴尬得用脚扣地”的情景早在2020年英国脱欧时就开始了。

  2021年6月14日,记者采访约翰逊时说,“拜登总统认为你是(特朗普的)克隆”“欧洲领导人们都不认为你是他们规则系统的一部分,他们认为你破坏了拟签署的协议”……

  在欧洲媒体看来,如今的乌克兰问题已经成了政治领导人的“大秀场”。

  而此前的3月19日,约翰逊一番“夹带私货”的表态,与欧洲领导人原先设想的“标准台词剧本”并不相符。

  英国首相 约翰逊:而我知道,这个国家(英国)的人民,就像乌克兰人民一样,每次都选择自由,这是本能。我可以举几个最近的著名例子,当英国人民投票支持英国脱欧时,人数如此之多。我不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对外国人怀有敌意,这是因为他们想要自由地做不同的事情,让这个国家能够自己运行。

  

  长期以来,欧盟以门槛高、加入难成为“高端发达国家俱乐部”。在一些“老欧洲”国家看来,英国一言不合就“脱欧”,极大地拉低了欧盟的“档次”,同时又给一些尚未达到门槛、希望特事特办的国家提供了“入欧”的理由和机会。

  2019年2月,英国脱欧谈判的关键时刻,乌克兰把“入欧”目标写进了宪法。同样不甘心做入欧“备胎”的土耳其,此次更热衷于“调停”俄乌冲突,实际上也都是在给欧盟施压。

  

  而本来是欧盟轮值主席国,应该在欧洲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法国却被冷落了。从剧本上的“主角”,不知不觉间沦为“配角”,自然会引起不满。

  3月23日,北约峰会前一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法国国会发表视频演讲,喊话法国企业离开俄罗斯。

  乌克兰总统 泽连斯基:法国企业应该撤出俄罗斯市场,雷诺、欧尚、乐华梅林和其他企业必须停止支持俄罗斯的战争机器。

  24日,马克龙在北约峰会期间强调,法国在俄企业是否撤出,并没有硬性规定。

  

  法国总统 马克龙:“我的立场是让企业自行决定,这取决于企业领导层的评估,根据他们的平衡和他们的活动,做出正确的选择。”

  实际上,俄乌危机爆发以来,法国总统马克龙一直试图斡旋。俄乌军事冲突爆发以来,俄法领导人已经进行了八次通话。

  3月23日,马克龙表示:“我将继续与普京对话,直到最后一刻。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能实现停火,并随之进行和平谈判。我将尽全力实现这一点。”

  而此次“北约、G7峰会和欧盟”峰会以“三合一”的形式召开,一方面体现了美国作为“离岸平衡手”,另一方面,法国所倡导的欧洲“战略主权”并没有真正落在实处。

  3月22日,欧洲议会议员米克·华莱士表示,欧盟国家应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寻求平衡。

  

  欧洲议会议员 米克·华莱士:“的确我们不应该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但我们也不能转而依赖美国肮脏的天然气。这个国家轰炸、侵略、占领、袭扰主权国家的数量占世界首位。”

  实际上,早在2022年初,华莱士就呼吁欧盟理性制定对外政策。想想到底算是美国的盟友还是人质。

  2022年3月14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接受西班牙《国家报》采访时表示,欧洲不应放弃在冲突中充当调停者的角色,不应只是将这一角色“外包”给一个域外大国,比如美国。

  而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曾担任德国国防部长欧盟女掌门冯德莱恩在欧洲尚无法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的背景下,“与俄绝交”的调门也小了很多。

  不过,与此同时,欧洲国家也如美国所愿,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3月14日,德国国防部宣布,将购买35架美制F-35战机。

  3月25日,冯德莱恩与拜登达成了购买“又远又贵”的美国天然气的协议。这被看作是给曾经担任过“汽车推销员”的拜登送了份大礼。

  

  3月21日,欧盟刚刚批准成立5000人规模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这也被看作是北约的某种“离心”倾向。

  3月24日的北约峰会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明确表示,任何不把和平放在首位的俄乌危机处理方式都将导致灾难,土耳其的主要目标是使各方实现和解。

  土耳其总统 埃尔多安:“我们将继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进行会谈,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两位领导人走到一起,尤其要建立一种和平的气氛。”

  24日,在北约峰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拜登又出人意料地让印尼“躺枪”。

  

  记者问拜登“认为俄罗斯应该被踢出二十国集团吗?”

  美国总统 拜登: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这取决于20国集团。我今天提出了这样的可能性,如果不能实现,如果印尼和其他国家不同意,那么在我看来我们应要求同样让乌克兰列席会议,原则上也应该让乌克兰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G20会议。

  对此,印尼外交部优先项目专员兼G20峰会协调员贾尼回应称,今年11月举行的G20峰会主题是全球经济复苏,印尼作为轮值主席国,始终遵循G20的规则和程序,有义务邀请所有成员国出席G20峰会。

  而另一个G20国家印度,则因在俄乌冲突上立场与美国不同,频繁遭到英美等国的施压。

  

  法新社称,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呼吁结束在乌克兰发生的暴力,却没有谴责俄罗斯的“入侵”,在联合国的三次投票里都选择弃权。

  为了让印度“合群”,英国、日本都曾试图劝说,但印度不为所动。

  就在3月24日北约峰会召开当天,据印度媒体《The Print》披露,莫迪政府批准了俄方的一项提议,允许俄罗斯实体投资印度公司的债券。

  而根据大宗商品分析机构的数据,今年3月到目前为止,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四倍,已用折扣价买入了数百万桶俄原油。

  3月25日,拜登飞往波兰,到访边境城市热舒夫。

  

  在英国《卫报》看来,拜登到访波兰是为了“象征性”展示对东欧国家的支持。

  虽然拜登表示,美国承诺提供10亿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并宣布将接收10万名乌克兰难民。

  但对于拜登的到访,那些被困在波兰的乌克兰难民似乎并不期待。

  

  实际上,尽管美国领导的北约不断在口头上表达对乌克兰的支持,但表态大于行动。

  自俄乌军事冲突爆发以来,拜登曾多次被拍到在美国多地悠闲度假的身影,似乎根本不关心乌克兰究竟会怎样。

  2月25日,俄罗斯向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第二天,拜登与第一夫人坐直升机回老家过周末。

  

  拜登此举遭到福克斯电视台主持人肖恩·汉尼提的痛批。汉尼提说,“此刻,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军队正在激战,他(拜登)却转身离开了。”

  3月2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称,一旦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谈判失败,就可能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被解读为用核战争的风险对美国喊话。

  而就在这一天,拜登被拍到在老家特拉华州的一处公园骑自行车。

  

  2月25日,俄乌军事冲突爆发的第二天,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在记者会上的一个“口误”似乎暴露出了美国的真实目的。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 普赖斯:“澄清一点,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这不是我们想要阻止的结果,这是乌克兰人民的悲剧,也是普京为俄罗斯人民所做的决定。”

  记者:“我认为你可能有个口误,应该是‘这是你们想要阻止的结果’对吗?”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 普赖斯:“这是我们想要阻止的结果。”

  美国独立调查记者本杰明·诺顿(Benjamin Norton)通过研究大量历史档案指出,美国和北约就是想利用乌克兰局势来刺激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从而达到对俄罗斯制裁的目的。因此短时间内,美国和北约都不想乌克兰危机尽快结束。

  

  美国独立调查记者 本杰明·诺顿:不仅没有督促乌克兰进行协商,美国及北约反而在让危机升级,美国及北约仍然在不断地向乌克兰支援上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和武器,甚至还在讨论向乌克兰支援战机,这些都在让战争更加恶化。

  欧洲加速军事化 美国坐收“渔翁之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北约峰会联合声明的另一项内容是,北约各国在声明中承诺大幅增加国防开支。这被视为美国“渔翁得利”的真实意图。

  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评论说,由于北约的努力,欧洲正在加速进行军事化。“渲染歇斯底里的反俄情绪,是被用来增加购买新装备的开支,而装备的主要供应方自然是美国的军事工业综合体”。

  

  3月14日,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报告说,过去五年欧洲是全球军备进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9%。而俄乌冲突很可能将加快这一趋势。

  该研究所的另一份报告则显示,从2017年至2021年,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武器出口国,其市场份额从32%增长到约39%。

  如今,俄乌爆发军事冲突,再次让美国的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

  3月5日,美国国会批准对波兰出售250辆M1A2 SEPV3“艾布拉姆斯”坦克,采购总价约为60亿美元。

  

  3月16日,波兰国防部装备采购部门发言人克日什托夫·普拉特克表示,波方迫切希望走“特别快速程序”,购买数架美国MQ-9型“死神”无人机。

  17日,路透社报道称,德国与美国就订购35架F-35型隐形战机接近达成协议。德方还有意采购反导系统,正在研究引进“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也就是“萨德”的可能性。

  同一天,美国国务院批准向英国出售价值大约7亿美元的反导系统。

  据德国银行分析,预计北约成员国的军费开支将在当前和未来两年内增加超过750亿美元。

  美国对外销售军火要经过谈判、审批等流程,通常需要好几年。不过,据一名高级国防官员透露,五角大楼正同军火商合作,疏通供应链、加快生产速度,尽快满足需求。

  除了卖军火赚钱,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美国军工股也出现大幅飙升。

  仅在2月25日至3月1日的3个交易日内,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股价上涨超16%,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上涨超15%,雷神公司上涨超10%。

  《联合早报》说:“美国退出阿富汗和中东地区的战场,失去的武器市场,现在可以由欧洲来填补了。”

  其实早在冷战初期,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宣称,要拯救世界的唯一办法,是让全世界采用美国的制度。

  这被看作是美国在全球缔造“美式霸权”的所谓理论根据。

  任由美国“称王称霸”与穷兵黩武,也成就了美国军火商的饭碗。

  2022年3月20日,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19周年。这场由美国主导的“大规模杀伤性”谎言引发的战争,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灾难。

  3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出席美国“商业圆桌会议”时,声称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将很快建立。

  拜登的这番言论很快在国内遭到了批评。

  美国前国会众议员 图尔西·加巴德:他(拜登)似乎更专注于试图成为“世界总统”,美国的权力精英们带着这种传教士般的热情说“我们将把美国人民所面临的问题放在一边”。

  著名地缘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指出,美国的欧亚大陆战略是阻止出现反美的大国联盟。美国不愿看到一个团结强大的欧洲出现,并挑战自己一超独霸的单极世界,不愿看到法德在内的欧洲国家有战略自主外交,更不愿看到俄欧交好。

  美国谎言背后的侵略与血腥

  而为了能够名正言顺地推行霸权主义,美国总是习惯性地编造“谎言”。
美国万力可
  3月24日,北约峰会的同一天,还是北约轰炸南联盟23周年。

  塞尔维亚总统 武契奇:“23年前,北约对一个从未对任何国家和人民进行过侵犯的无辜小国发动了残酷的、恐怖的、不可饶恕的袭击。我们不会跪下,我们不会乞求,我们铭记受害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北约)对这个国家和人民所做的一切。”

  23年前,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公然绕过联合国安理会,悍然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发起持续78天的轰炸,轰炸次数达1.2万次,投下1万多吨炸药,造成2000多名无辜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100万人流离失所、200多万人失去生活来源。

  在这次行动中美国万力可,北约还动用了国际公约禁止的贫铀弹,对塞尔维亚的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长期恶劣影响。

  而这场开启“大轰炸”和“禁飞区”模式的20世纪最后一场战争,又被媒体称为“玛德琳的战争”。

  2022年3月23日,当年力主轰炸南联盟的美国前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去世,终年84岁。作为美国首位女性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职业生涯与“战争”“武力”等紧密相连。

  她曾公开宣称“如果我们必须使用武力,那是因为我们是不可或缺的国家”。她致力于推动北约东扩,为今天的俄乌冲突埋下了地雷。

  而克林顿政府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去侵犯别国人权和主权,则成为之后美国发动一系列战争的“标准剧本”。

  CBS记者:“我们听说有50万(伊拉克)儿童因美国对伊制裁死亡,这比在广岛死亡的儿童还多,这一切值得吗?”

  奥尔布赖特:“这是一个困难的选择,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

  俄罗斯《欧亚日报》评论称:“奥尔布赖特用血腥的字母在历史上写下了她的名字。”

  类似的谎言在多年后重现。

  英国前首相 布莱尔:“萨达姆拥有并开发生物化学武器的证据,结果证明是错误的,我承认这点,但我不能由衷地为推翻萨达姆而道歉。”

  据统计,这场以美英为首、多个北约国家积极参与发动的伊拉战争共造成50万平民死亡。

  布莱尔曾表示:“是的,我确实感到了自己的责任,但问题是我不能改变这件事的结果,它是由历史决定的。”

  24日晚上,数千名塞尔维亚人聚集在南联盟总参谋部大楼前,手持塞尔维亚国旗,高喊着“我们反对北约”等口号。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愤怒地表示,“23年后的今天,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19个北约成员国的行为多么可怕、荒谬、非法和不道德”。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拜登启程前往欧洲之时,白宫表示,美国及其欧洲盟友打算在本周升级对俄罗斯的制裁,并警告称,乌克兰发生的冲突不会轻易或迅速结束。

  俄乌冲突一个月以来,美方表面声称要防止事态升级,而实际上却一直在拱火,扮演着让别人火中取栗,自己火上浇油、借机趁火打劫的角色。这进一步暴露出美国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通过推动俄乌持续交火,实现打压俄罗斯、牵制欧洲、喂饱军工集团、巩固霸权的多重图谋。
 
 
[ 医药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医药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