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举报,汤阴县有人非法研制国家管制类精神药品!”
2010年11月,河南安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突然接到了一封来自群众的匿名举报信。
对方称自己晚上总会听到邻居家中传来机器开工的声音,同时还会散发出一阵阵刺鼻的味道,怀疑里面有人在制作化工产品!
为了查清事情真相,禁毒支队立即展开了暗中调查,很快就将制毒之人成功抓获。
然而,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次抓捕行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背后其实还有一张巨大的贩毒网络。
通过几个月的严密追踪,加上几个省的警方同时介入,禁毒支队才终于将两名幕后主使缉拿归案。
让人意外的是,他们并不是想象中穿金戴银的土豪,而是一对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夫妇。
这对夫妇平时不爱穿名牌,也不会开豪车,就连过节送礼也寒酸得不行。
可就在被抓获后,警方竟然从他们的床下搜出了8000多万现金,总共用了56个麻袋才算是装完。
那么这对夫妇究竟为何要接触毒品?最后又是怎么落网的呢?
这一切或许还要从2009年开始说起。
贪念是犯罪的开始2009年,对于河南安阳县安丰乡韩家寨村的李五只来说,算是人生中的最大转折点,也是他步入无尽深渊的开始。
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靠种地挣钱的农民,和妻子崔艳云育有一子一女,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平凡而又恬静。
后来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需要的东西越来越多,家里的钱又已经不冬季频繁洗澡的危害足以支撑平时的花销。
为了能改善生活,夫妻两个决定去大城市里打工。
而考虑到家中还有两位老人需要照顾,李五只就让妻子崔艳云留下,自己出去“闯一闯”。
没想到这一闯,还真的让他闯出了个“歪门邪道”。
李五只起初在药店里找了个工作,专门负责向顾客推销药品。
虽然收入比种地要好一点,但他却从未感到满足。
这天,李五只碰巧从别人口中得知,有种精神类的药品名叫“甲卡西酮”,在山西长治一带十分受欢迎。
于是他就开始在心中打起了小算盘,准备铤而走险。
然而,“甲卡西酮”的危害他也是十分了解的。
这种药品还有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名字--“丧尸药”,吸食后虽然可以起到提神作用,但容易造成急性健康问题或让人对其形成依赖。
假使过量使用,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永久脑损伤,更严重的后果就是死亡。
由于“甲卡西酮”的危害实在是太大,国外一些地区已经禁止销售和使用。
我国也早在2005年时就将它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都不得进行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存储、销售等活动。
不过很快李五只就发现了一个漏洞,“甲卡西酮”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MAK”,很少有人知道,要是能利用好这点,那就不愁没法挣钱。
一边是可以预见的巨大利润,一边是在犯法的边缘试探,他一咬牙一跺脚,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
为了能更快地获取高额利润,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李五只又拉上了自己的老婆崔艳云以及更多的亲戚朋友。
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有钱能一起赚,有难就一起担。
也许是金钱的诱惑力太大,众人便义无反顾地开始跟着他干。
同年12月份,李五只和妻子崔艳云开始以制造化工产品MAK为由,通过安阳市北关区中原化玻站的经理张宝良张宪军,以及天津某医药化学有限公司得到业务经理常华等人,用每千克7000块的价格,购买到了15.7吨“甲卡西酮”。
为了不让线下知道产品的厂址,李五只就把这些“货”全部运到了安阳老家,然后再进行重新分装。
之后就以每千克14000块的价钱,转卖给了山西的一些毒贩子。
这中间一来一回,利润一下就翻了20倍。
而李五只崔艳云夫妇俩也靠着这些交易赚到的钱,一跃成为了“隐形富豪”。
都说贪婪是人性的弱点,有时候得到的越容易,占有的欲望也会更加强烈。
看着金钱如流水般哗哗进了自己的口袋,银行账户上的0也多到数不清,李五只崔艳云每天都兴奋得不得了。
两人并不打算就此停手,而是准备继续将这一交易做下去,赚更多的钱。
彼时的他们并不知道,因为有大量的“甲卡西酮”流入山西,导致当地的“瘾君子” 不是倾家荡产就是自尽轻生。
这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注意,山西的公安部门已经着手进行调查。
另外,在年底时,安阳的一起跳楼事件也引起了警方的怀疑。
因为逝者被发现生前曾吸食了某种药品,其中就含有“甲卡西酮”,于是安阳警方也开始密切关注起了此事。
制毒场所遭匿名举报时间来到2010 年,李五只崔艳云夫妇通过贩卖“甲卡西酮”,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因为这钱来得实在不干净,两人也不敢大手大脚的花,更别说是在人前露富。
他们先是把钱存到了银行里,后来因为怕数额太大引起怀疑,就先后多次转到了亲戚名下。
再后来因为担心他们藏不住秘密,或者是把自己的钱给私吞了,李五只崔艳云就决定把钱拿来买房、买基金、黄金等一切能增值的东西。
到最后,由于实在不放心,夫妇俩又把一部分钱留在银行,一部分就分批搬到老家,一捆捆的在箱子里摆放整齐,然后放到日常睡觉的床下面。
睡在“钱”上的感觉,对于李五只崔艳云来说并不好受,也无法心安,他们只能不停地换地方。
同一时间,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贪念”,两人还在一直盘算着该怎么挣到更多钱。
考虑到要节约成本,李五只让之前“合作伙伴”张宝良帮忙留意安阳本地有没有合适的生产“甲卡西酮”的厂家。
恰好,到了四五月份时,汤阴的袁某来到了张宝良的门市购买化学药品。
在聊天的过程中,他透露自己精通化工知识,还曾被几家制药厂聘请为了技术工程师。
后来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袁某遭到了辞退,因为不想要再找工作,他就自己在家研制药品。
听到这里,张宝良心想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于是就毫不掩饰地询问对方:“你会不会生产甲氨基苯丙酮?”
袁某回答:“以前没有生产过,要是能提供样品的话,我可以试一试!”
两人私下里沟通一番过后,立即达成了合作。
很快,袁某就利用自己之前购买的一系列仪器和化学试剂,在家里研发起了药品。
因为担心暴露目标,袁某大多都会选择在晚上开始制药。
结果因为机器制造的噪音太大,加上化学药品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太过刺鼻。
时间久了,周边邻居就开始越来越不满,他们感觉自己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同年11月底,有人匿名写了一封举报信,送到了安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那里。
得知有人在偷偷研制化学药品,禁毒支队并没有直接过去抓人,而是先联系了汤阴县的公安局,摸清嫌疑人的窝点以及平时的动向。
在确认无误之后,警方便立即出动,在一个名叫“科信”的地下小型化工厂逮捕了袁某。
通过一番审讯,民警得知他并不只是研发不知名药品,还在为一个叫做张宝良的男子制毒。
至于张宝良则总是分别在跟名为“五的”和“保艳”的人联系。
事后经过调查,警方发现这两人分别叫“李五只”和“崔艳云”,两人是夫妻,都来自于安阳县安丰乡韩家寨。
可怕的是,这两人表面上看只是平平无奇的农民,实际上是一张巨大的贩毒网络的幕后主使!
得知这一爆炸性消息,安阳市的副市长、禁毒委的主任以及公安局的局长立即联合做出批示,限禁毒支队在规定期限内破案。
随后,上级部门又迅速派专人成立了禁毒小组和专案组,正式开始调查所有涉案人员。
不法分子终落网2011年4月18日,通过一番详细调查和部署,安阳警方联合山西警方,将正在销售毒品的李五只成功抓获,最后移交给了山西警方。
而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导致其他的嫌疑人听到风声转移毒品或者外逃,安阳警方又迅速对他们展开了搜捕。
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相关的涉事人员都已经相继落网,但唯独崔艳云不知道藏身到了何处。
作为这起案件最关键的人物之一,她向来负责的就是毒资和毒品的去向,关键性不言而喻,万万不可让其逃脱。
与此同时,上级部门也下达了命令:“想尽一切办法,马上抓捕崔艳云!”
收到命令的民警火速在安阳市展开了大搜捕,5月8日,警方突然接到线报,崔艳云很可能就藏在某个小区里。
为了不让崔艳云发现异常,民警并没有直接抓人,而是先派人蹲守在周围,然后换上便装对每栋楼里的每户人家都进行了调查。
最后,随着抓捕范围逐渐缩小,警方锁定了某栋楼的单元房。
次日10点左右,当民警正准备抓人收网时,正要出门的崔艳云似乎察觉到了不对劲。
她故意靠着墙走,还把身子压得很低。
这一举动全都被潜伏的民警看在眼里,一声令下后,众人就火速上前羁押了崔艳云。
面对突然来抓捕自己的警察,她表现得并没有想象中震惊害怕,甚至还十分淡定地回答:“你们把我枪毙了吧,我什么都没做!”
从被押着上了警车到被关进审讯室,崔艳云还是坚决不肯松口。
她以为警方并没有掌握自己的犯罪事实,想着自己只要不承认,就没人能奈何得了自己。
殊不知,警方早已发现了破绽。
崔艳云被抓时,藏身于一个老小区,里面的出租屋应该也是用的老式锁。
但是她身上带的却是一把高档的钥匙,这就太过奇怪。
在被问到原因时,崔艳云明显慌张了许多。
民警察觉出不对劲,就询问了安阳的某家开锁公司,最后终于发现这把钥匙就是来自于殷都区的某个高档小区。
警方立即派人过去缴获物资,没想到这栋房子还没怎么装修,地上杂乱地摆放着很多箱子和麻袋。
当民警全部打开之后,看到的就是一沓沓的百元大钞。
第二天,民警又从崔艳云口中得知,在文峰区的某栋房子里,还藏着不少东西。
他们再次派人过去,没想到打开门的那一刻,映入眼帘的就是铺满整个地板的钞票,目测超过了千万。
民警用了整整56个麻袋,才将这些现金统一装到了一起。
事后又带到了安阳市刑侦支队,请三四十名银行的职员前来帮忙清点。
猛地见到这么多钱,银行的员工们都吓了一跳,行长更是直呼太罕见。
冬季频繁洗澡的危害
清点过程持续了两天,公安局拍摄用的录像带也用了二三十盘。
最后终于可以确定,总共有8400多万元。
等到这一部分工作完成之后,另一边专案组的进度也加快了许多。
通过审问崔艳云,他们终于又在殷都区的某家出租屋内找到了2.8吨“甲卡西酮”。
至此,案件终于有了结果。
以往警方缴获几十克或几百克毒品,十万或几十万现金,在安阳已经算是大案子了。
但是如今这个却是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毒品的数量之大,现金之多,建国以来也都极其罕见!
最后,李五只、崔艳云、张宝良等相关涉案人员,因为制毒贩毒,全部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而警方通过更加仔细的调查,又在河南、山西、江苏、安徽等身份破获了不少与毒品有关的案件,一举摧毁了这一制毒贩毒网络。
这起案件让更多人意识到,禁毒宣传教育刻不容缓,希望广大群众都能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来源 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