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保健品新闻 OTC新闻 医疗器械新闻 健康之路 减肥健身 微信营销 两性知识 美容护肤 日常调理 男女保健
医药新闻 (首页、列表、内容、搜索) 横幅广告
医药新闻 (首页、列表、内容、搜索) 横幅广告
当前位置: 医药代理网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正文

专家解读成都医药产业新政,万亿目标如何实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04  浏览次数:93
核心提示:成都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在城市大发展的新时

成都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在城市大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医药健康产业作为最贴近民生的产业之一承载着更多责任。目前,成都建设一流医药健康产业的生态不断完善,已基本形成涵盖药材种植养殖、医药研发制造、医药商贸、医疗服务、健康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2018年,全市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3000多亿元。

在成都迈向新发展级的历史时期,成都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促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简称《实施意见》《政策》)两份文件,力争打造世界级医药健康产业高地,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世界级、万亿级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体系。

《实施意见》给出的发展目标显示,到2020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到2025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0亿元;到2030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0亿元。从3000亿规模到达万亿规模,成都医药健康产业至少要保证每年1000亿元的稳步增长。成都市政府提出这一发展目标的底气何在?未来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我们来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中关村玖泰药物临床试验技术创新联盟(中国GCP联盟)秘书长曹彩:

抓住了成都建设宜居城市的牛鼻子

文件写得很全面,看得出成都市政府推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文件抓住了成都市国际品牌——宜居城市的牛鼻子,在此基础上提升了整个城市的科技含金量,依据不同区域优势,建设特色健康城,对健康产业的规划布局、发展目标定位都很好。

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

实现万亿目标需“四个联动”支撑

成都致力于打造全球知名的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到2025年基本建成万亿级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体系。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相信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强劲增长,得益于 “四个联动”的支撑:

一是“三新”联动(即技术创新、医疗创新、业态创新),打造创新创造中心。生物技术创新和医疗服务创新层出不穷。如治疗脑疾病、癌症、心血管、糖尿病等新技术正在实现重大创新突破,再如精准医疗领域的CAR-T、干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纳米技术、单抗肿瘤药物,智能医疗领域的智能医疗机器人等服务创新将像互联网一样快速更新迭代。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也带动了业态创新,除了新药研发外包(CRO)、合同生产外包(CMO、CDMO)、营销外包(CSO),其他的像国际医学中心、医疗综合体、超级医院、专科医院、互联网医药、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医疗、日间手术中心、医养融合等新业态在成都不断涌现。

二是“三链”联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打造国际健康之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研制高地,融入全球生物经济创新链;建设面向“一带一路”医疗健康服务首选地,融入全球医疗健康产业链;建设国际医药供应链枢纽,融入全球生命健康供应链。

三是“三城”联动(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天府中药城),打造万亿级产业体系功能区。天府国际生物城是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和医药供应链枢纽的主支撑,成都医学城是“三医融合”的医药健康产业功能区主支撑,天府中药城是全国一流现代中医药研制基地的主支撑。

四是“三改”联动(医改、药改、养老改),推动健康产业改革先行先试。在医改上,扩大外资医疗机构和外籍医疗人才市场准入,探索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联合打造特需医疗服务品牌,以医保助推医疗消费中心建设。在药改上,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和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探索新药保税研发机制,创新药审批绿色通道。在养老改上,探索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社保和商业养老保险相结合,医疗服务和养老相结合。以改革创新为万亿级健康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

政策创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生物医药产业近两年发展迅速,整个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已趋于成熟。根据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2017年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50强榜单,成都高新区已升至第六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高新区等地,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此次成都市政府响应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出台的《关于促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很具有战略前瞻性。

(一)政府支持,让更多百姓受益

早在2012年,在成都市及温江区政府的支持下,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独立医学实验室、分子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产业化基地就已落地成都温江国际医学城,这是西南地区最具规模、最具特色的生物高新科技产业化基地之一,得利于当地政府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营造的良好营商环境,并发挥自身科研技术优势,围绕生物医药领域开展了系列产业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09年,博奥生物研发出了全球第一张耳聋基因筛查芯片,覆盖了能够检测先天性耳聋、药物性耳聋、迟发性耳聋相关的基因位点,目前已在全国开展新生儿遗传性耳聋筛查超过350万人。早在2012年,成都市政府、北京市政府就已在全国率先开展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民心工程,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高度关注并主导科普宣传工作,做好预防和提前干预,避免了大量的耳聋悲剧发生。

(二)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国特色的精准医学发展

2016年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政策文件相继发布,文件对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强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适宜技术应用,重点突破“互联网+”健康医疗、大数据等应用的关键技术,支持基因检测等新技术、新产品在慢性病防治领域推广应用,慢性病中医健康干预方案并推广应用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

成都有着非常良好的条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尤其是中医药,“实施意见”提出将成都建设为国家传统医学名城,实施“健康中国人”行动中医药计划;打造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版。当下在生物医学领域大家谈得非常多的“精准医学”,更多关注的是已经发生的疾病如何精准诊断和治疗。而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仅仅关注“已病”是不够的,还需关注“欲病”和“未病”。“已病”注重两个部分,即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对于“欲病”来讲,则更多地关注精准检测和精准干预;而对于“未病”,则需要重点做好精准预测和精准调理。中医在干预“未病”和“欲病”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中国发展精准医学不应该摒弃中医药学,而应当结合中医药与现代分子技术,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构建中国特色的精准医学发展路径。

(三)政策创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及转化,是生物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创新还是转化,都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目前国家鼓励自主创新,在“入口”创新起点上支持很多,经费充足,但在“出口”方面,当科研产品要进入流通领域变成商品的过程中,合理的、及时有效的政策或法规就更为重要。此次“实施意见”推出先行先试、优先审批绿色通道等政策措施,能够有力的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非常期待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成都范本”的实施落地。

华西GLP中心教授 王莉:

两份文件出台是成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

回顾成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历程,还从未有这样系统性、专业性、前瞻性如此高的政策文件,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创举,值得肯定、点赞。也突显了成都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好医药健康产业的信心和信念。

细读两份文件,充分体现了“尊重和遵循该产业特殊运行规律”、“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完善产业生态圈”等先进的发展理念,并配套务实思路和举措。也彰显了成都市委市政府一定能在当前激烈的城市产业竞争中发展好医药健康产业的决心和意志。

分析文件中有关要发展的产业细分领域选择和采取的有效有力培育支持举措等内容,切实感受到了文件起草者们在长期深入调研基础上对产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和对成都资源禀赋的精准掌握,并能将两者有机结合推进。也彰显了成都市委市政府会长期持续推动发展好医药健康产业的恒心和初心。

 
关键词: 目标市场选择
 
[ 医药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医药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