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承认与否,医药产业的裁员问题成为2016年罩在所有中国医药行业者头上的一块阴霾。增长放缓、战略转型、剥离主营业务、合规需要、产业政策挑战等,是造成2016年裁员事件层出不穷的主因。2017年,裁员是否仍会继续?是所有医药行业从业者必须思考的命题!
12月刚刚过去12天,已经有多家公司在中国有人员调整的举措。
最新的一起发生在12月11日,灵北制药将在2017年春季对其在天津的生产工厂进行调整,据业内人士表示,“可能是关闭这间工厂”,不过,此项变动涉及的人员数量不多,估计在9名左右。
在之前是12月5日,比利时制药企业优时比在员工的电话会议中表示,其免疫产品泛福舒将在2017年1月1日,外包给上海斯迈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销售。据悉,此次合作后,与泛福舒相关的人员,除了部分转职去斯迈康的优时比员工外,其余的人将离开优时比。
百时美施贵宝(BMS)的OTC事业部在也年底遭遇了变故:解散该部门。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BMS的OTC事业部解散后,涉及到的员工人数是150人左右。
这已经不是2016年BMS在华第一次裁员。受全球战略转型的影响,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BMS便启动了旗下医药代表团队的千人大规模裁员,涉及到包括糖尿病事业部、销售支持部门、肝病事业部、肿瘤事业部、心血管事业部、OTC在内的几乎所有事业部;2016年8月,传言已久的BMS肿瘤事业部泰素(紫杉醇注射液)和伯尔定(卡铂注射液)产品组被裁撤,包括销售、医学部市场部所有人员解聘,裁员总数再次近千人。
12月份,未经证实但传闻已经有裁员动作的公司还包括强生、罗氏、勃林格殷格翰。其实今年年初,强生已经宣布在医疗器械部门未来两年内实施裁员计划,预计裁撤的人数在3000人左右。
其实除了跨国药企之外,中国医药市场中,2016年出现的大幅度裁员动作在互联网医疗公司也出现了很多,其裁员的主要原因是在互联网医疗融资遇冷的情势下,因盈利模式不清晰而导致的占线缩减。这其中被业界普遍关注的是三家公司:寻医问药网、医药代理网和好大夫。
其实,裁员在医药产业一直都有,在公司战略调整和并购整合之后,通常会伴随一轮裁员。比如BMS、默沙东、诺华等公司之所在全球范围内裁撤部门和员工,主要是因为公司的全球战略发生了转向,在支撑企业未来发展的增长点上,这些部门显得冗余了。
但在2016年中国市场所呈现出来的人员调整中,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非核心业务的剥离后所产品的人员调动,表现出的尤为明显,其中礼来、阿斯利康、优时比等尤为如此。
这是今年跨国药企在华与以往表现出来的最大不同,将非核心业务剥离出去,找一个合适的中国接盘者或者合作对象,成为很多跨国药企在华的普遍选择。
这同医药产业政策相关,比如两票制、药品招标等。但也于跨国药企在华对其的定位有关,随着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开展,再加上接下来医药支付标准的出台,跨国药企过去和现在占据到其销售额大部分的成熟产品,必将受到市场价格的巨大挑战。这时候,跨国药企必须真实正视其在中国市场的定位,是在广阔市场拼价格?还是在其一直占有优势的高端医药市场拼产品?这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温馨提示:87%用户都在生物谷APP上阅读,扫描立刻下载!天天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