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五更泄(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中医证候名。多由于体质虚弱而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损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脾肾阳虚常见于虚劳、泄泻、痢疾、水肿、鼓胀、肾风,以及西医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英文名称
yang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常见病因
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等所致
常见症状
形寒肢冷,面晄白,腰膝酸软,腹冷痛、久泻
病因
脾肾阳虚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
2.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
3.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
4.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脾肾阳气俱伤,形成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借助肾阳的温煦,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脾与肾,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医宗必读·虚劳》:“……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两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夫脾具土德,脾安则肾愈安也。肾兼水火,肾安则水不挟肝上泛而凌土湿,火能益土运行而化精微,故肾安则脾愈安也。”
临床表现
脾肾阳虚证以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有:
1.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腰膝酸软,腹中冷痛。
2.久泻久痢,五更泄泻,下利清谷。
3.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甚则腹胀如鼓;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
4.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
5.脉沉细无力。
辨证施治
治疗原则:温补脾肾。代表方剂:真武汤、附子理中汤。常用中药:附子、白芍、白术、干姜、茯苓、桂枝、党参、炙甘草等。其他治法举例如下:
1.桂枝防风煎汤送服肾气丸
肾气丸是温肾助阳的主方。方中熟地甘温补肾,山萸肉、山药补益肝脾,三药合用,补肾养肝益脾;配以附子、桂枝(或肉桂)温肾助阳;泽泻、茯苓、丹皮通泄肝脾肾三脏之浊气。全方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重在温化肾气。用桂枝防风发散在表之风寒,煎汤送服肾气丸,以达温肾助阳解表之目的。
2.苏叶生姜煎汤送服右归丸
右归丸之“右”即命门之意,右归者指药归命门温补肾阳。方中熟地滋补肾阴以助肾阳;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味咸性温,温补肾督二脉;山萸肉、山药、枸杞子滋补肝肾;菟丝子、肉桂、附子温肾壮阳;当归、杜仲温养肝肾,祛寒壮腰。全方共奏温阳补肾壮腰的功效。凡肾阳虚衰而致的畏寒肢冷,腰膝软,食少便溏,面色白,或有阳萎、水肿等,均可适用。用苏叶、生姜煎汤送服,使发散风寒寓于温阳之中,有补天灵片互为裨补之益。若阳虚不甚者,也可先解表而后施温补。
3.复方补骨脂冲剂
本方有温补肝肾,强壮筋骨的作用。方用补骨脂、锁阳温补肝肾;续断、狗脊强壮筋骨;赤芍活血化瘀,黄精益气养阴,适用于肾阳虚而致的腰膝痛以及腰部劳损等。此类病人的风寒感冒,可用复方补骨脂冲剂与风寒表虚感冒冲剂合服。
4.补天灵片
本方为补肾壮阳,填精益髓之剂。方用淫羊藿、仙茅、补骨脂、锁阳、韭菜子、肉桂、红参、蛇床子温补肾阳;用狗鞭、羊鞭、牛鞭、驴鞭、貂鞭、海龙、枸杞子、鹿茸填精益髓;并用牛膝强筋壮骨。本方适用于肾阳亏损,阳痿早泄,腰膝软,遗精自汗,畏寒肢冷,神疲无力等。感受风寒者,可用苏叶、生姜煎汤送服补天灵片,但本片血肉有情之品较多,不宜多服。
预防
1.宜食食物
脾肾阳虚患者平日应经常食用一些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阳虚便秘者更宜食既温补又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薤白、海参、海虾等。阳虚泄泻者更宜食既温补又止泻的食物,如糯米、链鱼、河虾、干姜、花椒等;具有收涩止泻的食物,如石榴、乌梅、莲子、芡实等。
2.忌食食物
脾肾阳虚患者平日应避免食用那些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粳米、荞麦、莜麦、豆腐、猪肉、鸭肉、松子、花生、黑木耳、苦瓜、茭白、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莱、菠菜、龙眼、香蕉、蜂蜜等。阳虚便秘者还需忌食收涩止泻、可加重便秘的食物,如莲子、石榴、芡实、乌梅、糯米、河虾等。阳虚泄泻还需忌食具有润下通便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芝麻、银耳、海参、海虾、牛奶、兔肉、龙眼、桃子、萝卜等。
3.食疗参考方
(1)羊肉羹煮熟的瘦羊肉,用刀背砍成泥状,置碗中,注入羊肉汤,放少许鲜姜汁、蒜泥、料酒、味精、盐、淀粉,拌匀后置笼上蒸,热食。
(2)尖椒鸡丁尖辣椒,掰成拇指甲大小;鸡胸脯肉,切成丁块,以料酒、盐、鲜姜汁、蒜泥煨好后,入油锅过至九成熟捞起,然后以油锅旺火爆炒尖椒至七成熟,放入鸡丁,炒熟后置盘中,以鸡汤加入适量盐、味精勾欠,浇汁于鸡丁、尖椒上即可,热食。
(3)核桃仁粥(宜于阳虚便秘)核桃仁,研成膏状,注入热水拌匀滤汁;籼补天灵片米煮粥,米熟烂后将核桃汁加入再煮,待无核桃生油气后即可,热食。
(4)糯米粥(宜于阳虚泄泻)糯米,狗肉汤,文火炖煮成稀糊状,加适量胡椒、味精即可,热食。
4.常用中成药
(1)肾气丸(金匮肾气丸)。
(2)右归丸。
(3)复方补骨脂冲剂。
(4)补天灵片。
(5)附子理中丸。
5.单味中药治疗
(1)巴戟天 有温肾壮阳,益精,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用于肾阳不足的阳痿,宫冷不孕,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及风湿病等。现代研究表明,巴戟天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2)仙茅 有温补肾阳,除寒湿暖腰膝的作用,用于阳痿,腰膝冷痛等症。因本品有小毒,只宜暂用,不可久服。
(3)阳起石 长于补肾气,暖下焦,用于治疗阳痿,遗精早泄,女子不孕等症。本品多入丸散剂。
(4)枸杞子 既能养血益阴,也能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的腰膝酸软,遗精,也可治疗头晕眼花,糖尿病等。
病证名。清晨五更时即泄。每天早晨天末亮之前即肠鸣泄泻,故名“晨泄”。致病原因主要是肾阳虚,命火不足,不能温养脾胃,故又名“肾泄”。又名五更泻、五更溏泄、晨泄、瀼泄。多因肾虚所致。《病因脉治·泄泻论》论五更泄泻有肾虚五更泄泻、酒积五更泄泻、寒积五更泄泻、食积五更泄泻、肝火五更泄泻数种。
病因
致病原因主要是肾阳虚,命火不足,不能温养脾胃。
症状
病人腹泄具有明确的时间性,也就是在上午的五更,也叫五更,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凌晨三点到五点的时候。肠鸣脐痛,泄后痛减,大便稀薄,混杂不消食物,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腰漆酸冷,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质淡,舌体胖、多有齿印,脉沉细无力。
鉴别
急性泄泻
主症 发病势急,病程短,大便次数显著增多,小便减少。
兼见大便清稀,水谷相混,肠鸣胀痛,补天灵片口不渴,身寒喜温,舌淡,苔白滑,脉迟者,为感受寒湿之邪;便稀有粘液,肛门灼热,腹痛,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者,为感受湿热之邪;腹痛肠鸣,大便恶臭,泻后痛减,伴有未消化的食物,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者,为饮食停滞。
慢性泄泻
主症 发病势缓,病程较长,多由急性泄泻演变而来,便泻次数较少。
兼见大便溏薄,腹胀肠鸣,面色萎黄,神疲肢软,舌淡苔薄,脉细弱者,为脾虚;嗳气食少,腹痛泄泻与情志有关,伴有胸胁胀闷,舌淡红,脉弦者,为肝郁;黎明之前腹中微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者,为肾虚。
治疗
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五更泻是中医的一种说法。西医认为,五更泻只是老年慢性腹泻的一种症状,其本身并不是病因,可以由其他多种病因引起,如慢性结肠炎、肠结核、过敏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等。因此,患了五更泻,首先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
有许多五更泻患者各项检查都正常,没有细菌性感染因素,多数为肠功能紊乱,西医叫功能性腹泻。对于这种腹泻,服中药效果一般比较好,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大都可以好转或治愈。
中药治五更泻的首选药物是“四神丸”,这种中成药由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等6味中药组成。不仅善补命门之火,而且具有温肾暖脾、固肠止涩之功效。每天中午晚上各服6g,可以获得良好疗效,但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食疗法
①取3~5个核桃的果仁,生食或炒食,每日2~3次,服用数日后,晨间腹鸣、腹痛及泄泻会逐渐好转,连服20天左右可望痊愈。此方对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者尤为适宜。
②取适量生姜,洗净切成薄片,用米醋浸泡24小时即可。使用时,每次用3片生姜加适量红糖,以开水冲泡代茶,经常饮用。
③取芡实、百合、粳米各50g,加水适量煮粥,食用时加少许食盐调味;或用荔枝肉50g,山药、莲子各10g,三者混和捣碎加水煎至烂熟后,再取大米50g一起入锅,加适量水煮成稀粥。经常于每晚配餐食用,有止泻之效。
④取补骨脂60g,浸泡在500ml白酒中,约一周后,每晚可饮用一小盅;或用补骨脂10g,猪腰子一对(洗净切成小块)加水煎煮一小时,调味后分2~3次食用,隔日一次,连用数次,对止泻也有一定疗效。
艾灸法
选命门、天枢(双)、关元、足三里(双)等穴位进行艾灸。艾叶性味辛温,能回阳救逆、通行经脉、调理气血、祛除阴寒。在点燃时气味芳香,热力温和,善于窜透,能使热力达到深部。由于艾叶性热,不宜多用,每次灸半根或一根艾条即可,每穴5~10分钟,隔日一次或三日一次。以10次为一个疗程。注意艾条火焰与皮肤的距离,避免出现烫伤、起泡等不良反应。经过治疗,大便成形或出现便秘应停用。
英文名称
yang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常见病因
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等所致
常见症状
形寒肢冷,面晄白,腰膝酸软,腹冷痛、久泻
病因
脾肾阳虚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
2.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
3.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
4.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脾肾阳气俱伤,形成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借助肾阳的温煦,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脾与肾,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医宗必读·虚劳》:“……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两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夫脾具土德,脾安则肾愈安也。肾兼水火,肾安则水不挟肝上泛而凌土湿,火能益土运行而化精微,故肾安则脾愈安也。”
临床表现
脾肾阳虚证以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有:
1.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腰膝酸软,腹中冷痛。
2.久泻久痢,五更泄泻,下利清谷。
3.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甚则腹胀如鼓;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
4.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
5.脉沉细无力。
辨证施治
治疗原则:温补脾肾。代表方剂:真武汤、附子理中汤。常用中药:附子、白芍、白术、干姜、茯苓、桂枝、党参、炙甘草等。其他治法举例如下:
1.桂枝防风煎汤送服肾气丸
肾气丸是温肾助阳的主方。方中熟地甘温补肾,山萸肉、山药补益肝脾,三药合用,补肾养肝益脾;配以附子、桂枝(或肉桂)温肾助阳;泽泻、茯苓、丹皮通泄肝脾肾三脏之浊气。全方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重在温化肾气。用桂枝防风发散在表之风寒,煎汤送服肾气丸,以达温肾助阳解表之目的。
2.苏叶生姜煎汤送服右归丸
右归丸之“右”即命门之意,右归者指药归命门温补肾阳。方中熟地滋补肾阴以助肾阳;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味咸性温,温补肾督二脉;山萸肉、山药、枸杞子滋补肝肾;菟丝子、肉桂、附子温肾壮阳;当归、杜仲温养肝肾,祛寒壮腰。全方共奏温阳补肾壮腰的功效。凡肾阳虚衰而致的畏寒肢冷,腰膝软,食少便溏,面色白,或有阳萎、水肿等,均可适用。用苏叶、生姜煎汤送服,使发散风寒寓于温阳之中,有补天灵片互为裨补之益。若阳虚不甚者,也可先解表而后施温补。
3.复方补骨脂冲剂
本方有温补肝肾,强壮筋骨的作用。方用补骨脂、锁阳温补肝肾;续断、狗脊强壮筋骨;赤芍活血化瘀,黄精益气养阴,适用于肾阳虚而致的腰膝痛以及腰部劳损等。此类病人的风寒感冒,可用复方补骨脂冲剂与风寒表虚感冒冲剂合服。
4.补天灵片
本方为补肾壮阳,填精益髓之剂。方用淫羊藿、仙茅、补骨脂、锁阳、韭菜子、肉桂、红参、蛇床子温补肾阳;用狗鞭、羊鞭、牛鞭、驴鞭、貂鞭、海龙、枸杞子、鹿茸填精益髓;并用牛膝强筋壮骨。本方适用于肾阳亏损,阳痿早泄,腰膝软,遗精自汗,畏寒肢冷,神疲无力等。感受风寒者,可用苏叶、生姜煎汤送服补天灵片,但本片血肉有情之品较多,不宜多服。
预防
1.宜食食物
脾肾阳虚患者平日应经常食用一些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阳虚便秘者更宜食既温补又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薤白、海参、海虾等。阳虚泄泻者更宜食既温补又止泻的食物,如糯米、链鱼、河虾、干姜、花椒等;具有收涩止泻的食物,如石榴、乌梅、莲子、芡实等。
2.忌食食物
脾肾阳虚患者平日应避免食用那些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粳米、荞麦、莜麦、豆腐、猪肉、鸭肉、松子、花生、黑木耳、苦瓜、茭白、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莱、菠菜、龙眼、香蕉、蜂蜜等。阳虚便秘者还需忌食收涩止泻、可加重便秘的食物,如莲子、石榴、芡实、乌梅、糯米、河虾等。阳虚泄泻还需忌食具有润下通便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芝麻、银耳、海参、海虾、牛奶、兔肉、龙眼、桃子、萝卜等。
3.食疗参考方
(1)羊肉羹煮熟的瘦羊肉,用刀背砍成泥状,置碗中,注入羊肉汤,放少许鲜姜汁、蒜泥、料酒、味精、盐、淀粉,拌匀后置笼上蒸,热食。
(2)尖椒鸡丁尖辣椒,掰成拇指甲大小;鸡胸脯肉,切成丁块,以料酒、盐、鲜姜汁、蒜泥煨好后,入油锅过至九成熟捞起,然后以油锅旺火爆炒尖椒至七成熟,放入鸡丁,炒熟后置盘中,以鸡汤加入适量盐、味精勾欠,浇汁于鸡丁、尖椒上即可,热食。
(3)核桃仁粥(宜于阳虚便秘)核桃仁,研成膏状,注入热水拌匀滤汁;籼补天灵片米煮粥,米熟烂后将核桃汁加入再煮,待无核桃生油气后即可,热食。
(4)糯米粥(宜于阳虚泄泻)糯米,狗肉汤,文火炖煮成稀糊状,加适量胡椒、味精即可,热食。
4.常用中成药
(1)肾气丸(金匮肾气丸)。
(2)右归丸。
(3)复方补骨脂冲剂。
(4)补天灵片。
(5)附子理中丸。
5.单味中药治疗
(1)巴戟天 有温肾壮阳,益精,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用于肾阳不足的阳痿,宫冷不孕,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及风湿病等。现代研究表明,巴戟天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2)仙茅 有温补肾阳,除寒湿暖腰膝的作用,用于阳痿,腰膝冷痛等症。因本品有小毒,只宜暂用,不可久服。
(3)阳起石 长于补肾气,暖下焦,用于治疗阳痿,遗精早泄,女子不孕等症。本品多入丸散剂。
(4)枸杞子 既能养血益阴,也能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的腰膝酸软,遗精,也可治疗头晕眼花,糖尿病等。
病证名。清晨五更时即泄。每天早晨天末亮之前即肠鸣泄泻,故名“晨泄”。致病原因主要是肾阳虚,命火不足,不能温养脾胃,故又名“肾泄”。又名五更泻、五更溏泄、晨泄、瀼泄。多因肾虚所致。《病因脉治·泄泻论》论五更泄泻有肾虚五更泄泻、酒积五更泄泻、寒积五更泄泻、食积五更泄泻、肝火五更泄泻数种。
病因
致病原因主要是肾阳虚,命火不足,不能温养脾胃。
症状
病人腹泄具有明确的时间性,也就是在上午的五更,也叫五更,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凌晨三点到五点的时候。肠鸣脐痛,泄后痛减,大便稀薄,混杂不消食物,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腰漆酸冷,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质淡,舌体胖、多有齿印,脉沉细无力。
鉴别
急性泄泻
主症 发病势急,病程短,大便次数显著增多,小便减少。
兼见大便清稀,水谷相混,肠鸣胀痛,补天灵片口不渴,身寒喜温,舌淡,苔白滑,脉迟者,为感受寒湿之邪;便稀有粘液,肛门灼热,腹痛,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者,为感受湿热之邪;腹痛肠鸣,大便恶臭,泻后痛减,伴有未消化的食物,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者,为饮食停滞。
慢性泄泻
主症 发病势缓,病程较长,多由急性泄泻演变而来,便泻次数较少。
兼见大便溏薄,腹胀肠鸣,面色萎黄,神疲肢软,舌淡苔薄,脉细弱者,为脾虚;嗳气食少,腹痛泄泻与情志有关,伴有胸胁胀闷,舌淡红,脉弦者,为肝郁;黎明之前腹中微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者,为肾虚。
治疗
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五更泻是中医的一种说法。西医认为,五更泻只是老年慢性腹泻的一种症状,其本身并不是病因,可以由其他多种病因引起,如慢性结肠炎、肠结核、过敏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等。因此,患了五更泻,首先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
有许多五更泻患者各项检查都正常,没有细菌性感染因素,多数为肠功能紊乱,西医叫功能性腹泻。对于这种腹泻,服中药效果一般比较好,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大都可以好转或治愈。
中药治五更泻的首选药物是“四神丸”,这种中成药由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等6味中药组成。不仅善补命门之火,而且具有温肾暖脾、固肠止涩之功效。每天中午晚上各服6g,可以获得良好疗效,但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食疗法
①取3~5个核桃的果仁,生食或炒食,每日2~3次,服用数日后,晨间腹鸣、腹痛及泄泻会逐渐好转,连服20天左右可望痊愈。此方对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者尤为适宜。
②取适量生姜,洗净切成薄片,用米醋浸泡24小时即可。使用时,每次用3片生姜加适量红糖,以开水冲泡代茶,经常饮用。
③取芡实、百合、粳米各50g,加水适量煮粥,食用时加少许食盐调味;或用荔枝肉50g,山药、莲子各10g,三者混和捣碎加水煎至烂熟后,再取大米50g一起入锅,加适量水煮成稀粥。经常于每晚配餐食用,有止泻之效。
④取补骨脂60g,浸泡在500ml白酒中,约一周后,每晚可饮用一小盅;或用补骨脂10g,猪腰子一对(洗净切成小块)加水煎煮一小时,调味后分2~3次食用,隔日一次,连用数次,对止泻也有一定疗效。
艾灸法
选命门、天枢(双)、关元、足三里(双)等穴位进行艾灸。艾叶性味辛温,能回阳救逆、通行经脉、调理气血、祛除阴寒。在点燃时气味芳香,热力温和,善于窜透,能使热力达到深部。由于艾叶性热,不宜多用,每次灸半根或一根艾条即可,每穴5~10分钟,隔日一次或三日一次。以10次为一个疗程。注意艾条火焰与皮肤的距离,避免出现烫伤、起泡等不良反应。经过治疗,大便成形或出现便秘应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