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说抗风湿药都是抗癌药,副作用大不能用,医生告诉你真相

OTC新闻2022-03-15 13:48:06114阅读
  “医生,抗风湿药都是用来抗癌的,听说副作用非常大,能不能不给我开,只给我开关节消肿止痛的药?”

  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出这个要求时,风湿免疫科医生顿感无奈,因为患者对疾病及抗风湿药的认知又偏离了正轨,免不了又要一番“唇枪舌战”,才能让患者接受应用抗风湿药。

  抗风湿药中有没有抗癌药呢?有,但不全部是。抗癌药有没有副作用呢?有,但要讲究剂量和用药方式。可不可以只接受消炎止痛治疗不接受抗风湿治疗呢?这个真的不可以,除非你做好了快速面对关节畸形的准备甲氨碟呤片!

  抗肿瘤药用来抗风湿,通常指的是甲氨蝶呤,因为甲氨碟呤片甲氨蝶呤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风湿药包括三大类,甲氨蝶呤仅仅是传统改善病情类抗风湿药的一种。

  传统合成DMARDs(csDMARDs)——包括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羟氯喹、艾拉莫德等。靶向合成DMARDs(tsDMARDs)——托法替布。生物制剂(bDMARDs)——又分为生物原研药(boDMARDs)和生物仿制药(bsDMARDs)。生物原研药包括:TNF-α拮抗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和IL-6拮抗剂(托珠单抗),生物仿制药包括:TNF-α拮抗剂的仿制药(益赛普、安百诺、强克)。虽然甲氨蝶呤是最常使用的抗风湿药,但不是患者的唯一选择,如果使用甲氨蝶呤效果不好或副作用大不耐受,患者还是有其他药物选择,甲氨蝶呤的副作用不会导致类风湿的治疗中断。

  即便是使用甲氨蝶呤,类风湿患者也不能以抗癌药的标准来衡量药物副作用!因为在抗癌和抗肿瘤时,甲氨蝶呤的剂量差异非常大,而抛开剂量谈副作用是不准确的。

  使用甲氨蝶呤抗肿瘤时,讲究大剂量使用。比如:治疗白血病,甲氨蝶呤通常成人口服2.5~10毫克/日,疗程量约50~150毫克,儿童1.5~5毫克/日;治疗治疗绒毛膜上皮癌,为10~20毫克/日,可口服、肌注或静滴,疗程量为80~100毫克;治疗头颈部癌或妇科癌,为10~20毫克/日,动脉插管给药,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1疗程。

  而在使用甲氨蝶呤抗风湿时,则讲究小剂量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甲氨蝶呤采用小剂量脉冲式给药,每周一次,一次7.5~15毫克,可口服、肌注或静滴,也有学者建议从2.5~5毫克开始,逐渐增加量至15毫克,最大剂量不能超过30毫克。

  我们看到,甲氨蝶呤在抗肿瘤和抗风湿上剂量相差5~10倍,抗风湿一周的药量可能还不及抗肿瘤一天的药量,副作用自然也不可相提并论。

  甲氨蝶呤的副作用主要体现在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毒性、黏膜溃疡、脱发、皮疹等方面,小剂量使用,不良反应通常为短暂、轻微的,而且大多在停药后可以逐渐恢复。在使用甲氨蝶呤期间,患者应做好血常规、肝肾功能监测,也要警惕频繁的口腔溃疡,补充叶酸可以降低甲氨蝶呤引起的口腔黏膜损害的发生率。

  最后,我们来看看患者最后的一个要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不能只消肿止痛!

  首先我们要承认,关节肿胀疼痛确实是类风湿关节炎最典型的症状之一,也是带给患者最大痛苦的症状,但关节肿痛不是类风湿关节炎最可怕的危害!

  与肿痛症状相比,患者要更重视关节内的炎症对关节结构的破坏,这才是关节畸形和残疾发生的直接原因。

  有些患者会认为,关节不肿不痛不就代表关节破坏被阻止了吗?其实不是这样,研究证明,关节肿痛和关节破坏是由不同的信号通路在控制,即便肿痛症状消除了,患者关节内的病变过程可能还在持续之中,如滑膜炎症、滑膜增生、软骨破坏和骨侵蚀等。

  如果只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来治疗,一方面,即使症状消除了也不代表关节内的炎症和破坏被阻止,另一方面,这些药物不良反应大,如果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所以,抗风湿药治疗是类风湿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像传统改善病情类抗风湿药,虽然不具备明显的消肿止痛作用,但一旦起效后,则具有持久的抗炎作用,能缓解关节内的滑膜炎症和关节破坏。像生物制剂,不仅能有效控制炎症的发展,还能显著缓解疼痛和僵硬等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注重治疗的规范性,要联合应用控制症状和缓解病情的药物,这样才能既减少关节肿痛的折磨,又阻止关节损害和畸形的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手机版  |   电脑版  |   联系我们 |  合作详情  
广告合作:15370512792 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个人购药勿打

© 立民医药保健品招商代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