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改名风潮:挨个单独换马甲,不如择机批量复古

美容护肤2022-03-11 11:35:0658阅读
  作者:戏剧化评论员

  原创,转载须注明作者和出处

  PART 1 民国前期取消府,县名代替府名

  光绪31年《大清帝国全图》江苏省

  现行的行政区划,很大程度继承自民国,而不是直接承于明清府州。复古风潮明清的府州制度,第一次被改革,是北洋政府时期的省-道-县行政区划制度。以江苏省为例,清代比明代人口增长很多,某些大府已不适合管理,于是增设了与府行政地位相同的州。这种州不是散州(不辖县),而是直隶州,江苏省设有太仓直隶州(原苏州府)、通州直隶州(原扬州府)和海州直隶州(原淮安府)。

  民国15年北洋政府地图

  北洋时期,府消失了。道本来在清朝比较虚,没什么权,但这时期是实权,一个道相当于几个府的集合。很大一个变化是,由于取消府,道管辖县,很多城市将府名改用了县名。例如:苏州改为吴县,南京改为江宁,广州改为番禺,庐州府城改为合肥,这一轮改得很广。很多大城市后来改回去了,一些中等城市就没改回来。

  现在地级市的早期雏形,其实就是恢复府州制。

  南京国民政府时代,觉得道太大,变相恢复了明清的府州制度——行政督察区,也就是类似于地级市。依据《市组织法》,这段时期的省辖市极少,江苏省1930-1935年没有市,浙复古风潮江省长期仅有一个杭州市,安徽省第一个蚌埠市建于1947年。于是,专员驻地基本是在县城,后来很多这些县的名称,按部就班成为地级市名称,很多府名丢失。

  PART 2 古代地名十分讲求美观

  按年均产生人数计算,古代进士相当于院士,举人相当于正教授。地方上的事情,主要由这些人与士绅商量着定,参与性不太广泛,属于精英团队管理模式,认知高度统一。社会上的思潮,对于改变地名这种大事,除非历史关头,一般不太容易发生。

  安徽阜阳,清朝可是叫做江南颍州府

  府的名称,自然比县听上去大气,字型也力求美观,文人比较追求风雅,有时艺术追求也会融入在地名之中。以安徽阜阳为例,即使拆分江南省,苏皖两省仍是自称江南,例如江苏省泗阳县在公文书写时一般是作“江南淮安府桃源县”。民国北洋政府废府,颍州府没了,府城只能叫阜阳县,弄到现在就是阜阳市。阜阳名字还可以,并不比颍州差,所以拿来举例。这是好的,但是有些地方,名称随县后,就没有府好看、好听了。

  河南清代部分府名,每个都很大气

  后来,府的名称在很多城市被用于区名,算是一种变相纪念。

  河北清代部分府名

  客观地说,古代很多府州名,是很不错的。

  PART 3 尽量不要改,若改需慎重

  清朝山东,除了济南府、泰安府,别的都与现在名称对不上。

  改名影响会很大,只要过得去,还是不改为好。哪个地方都有几个历史名称,改名不宜频繁,不然会带来长期的混淆。笔者看到某些清代文献时,就十分头大,因为和现在没几个对得上。现在既然已经习惯,再改一遍不知道又得头大多久。

  相对清朝,江苏基本没改,即使改名的都因为重名,盐城台北(台湾)、淮安桃源(湖南)、徐州新安(河南)。

  经济发达省份,改名的相对不多。江苏、浙江、广东,与古代地名匹配率较高,而且发达省份的特殊地名也非常少。因为这些省份开发率高,见过的世面也大,相对宠辱不惊。

  总之,为了保证稳定性,能不改还是不改为好。

  汉字之美

  对于某些城市,如果非要改名,与其一个一个申报,看得别的城市心里痒痒,有样学样,不如未来择机搞一次批量改名,直接按明清地名改,大致错不了。当然,尽量还是少改为好。

  作者:戏剧化评论员

  原创,转载须注明作者和出处
手机版  |   电脑版  |   联系我们 |  合作详情  
广告合作:15370512792 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个人购药勿打

© 立民医药保健品招商代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