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当药吃 需要谨慎 老人购买成风
近日,记者在我市农村地区采访时了解到,不少披着合法外衣的“健康保健商店”和“健康保健讲所”向退休老人和农村老人推销保健食品和保健物品,他们不遵规守矩,扩大保健食品功效误导老年人,把保健食品当药品卖给老年人,不但使老人们经济上遭受了损失,增添了家庭负担,还延误了一些患病老人的病情。甚至有的老人由于服用保健品,不但没起到保健作用,还添了新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推销团队:变着花样行骗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不少群众反映,以前,农村地区经常有“老年人健康宣讲团”。他们打着关爱老人、关心老人健康的幌子进行虚假宣传,推销假冒伪劣保健品,以保健品冒充药品误导老年人。刚开始,这些流动的所谓“宣讲团”,被当地人称为“游击宣讲团”。他们每进入一地,立即把眼光盯在退休老人和生活在城乡接合部的老人,为引诱这些老人参加他们组织的“保健活动”,他们采取免费向老年人“发鸡蛋、挂面、米面、香(肥)皂、盆、碗、电子表”等手段,还以“为老年人检查身体、请老人吃饭、组织老人近郊旅游”,或请所谓专家、教授、名医讲课,以医托患者的“现身说法”这种“亲老尊老”活动,使老年人一步步掉入陷阱,把他们的退休金都花在购买保健食品上。普兰店区一个街道,一年就来了两三个“老年健康宣讲团”,让200多名退休老人和城郊老人上当受骗,一年骗走近百万元。这些“老年人健康宣讲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在一个地方长时间待下去,就算老人们发现上当受骗了,也很难找到他们。这些行骗“游击宣讲团”引起社会强烈不满,也引起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由于加大了打击力度,他们一度销声匿迹。
但是近几年,这些流动的“老年人健康宣讲团”不见了,却出现了固定的“保健宣讲团”。他们在当地办理了营业执照,注册了经营保健品、健康培训和讲座经营项目,为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披上了合法外衣。他们依旧采取小恩小惠发红包等办法,吸引老年人来听课,向老年人推销他们经营的保健品——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
受骗老人:死心塌地被洗脑
记者在我市某沿海街道看到,在隐蔽处小巷中,一家“保健品商店”内的课堂里坐满了退休老人,约有50多人,他们每人手上都拿着一张保健品商店发的听课卡片和购物证,凭证购买保健食品“优惠”。听完“专家”讲课从店里出来时,每个老年人都拎着大包小袋的保健食品。记者上前查看,有“葛洪五脏康”“瘀血痹胶囊”“苗王复明王”“丹蜂胶”等。当记者询问老人买这些保健食品对症吗?敢吃吗?他们回答说,吃不好也吃不坏,全当饭吃了。
记者采访了一位年逾古稀的企业退休老人,她患有腰腿疼病,走路吃力,保健品商店就在她家附近,每天她都来听课,购买保健品,不到半年,她家中存放的该保健品商店发的鸡蛋、挂面、电子手表、香皂及十几种保健食品,就占了半间小屋。她的大女儿告诉记者,这些保健品根本没有用,全是保健品商店忽悠的,老人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全买了保健品,不让买她也不听。而这位老人说,有病有灾,吃点保健品就行了,讲课的专家说,长期服用保健品能顶半个儿子……她的大女儿在旁边无奈地叹着气。
解决措施:加大监管力度
记者将采访到的情况反映给当地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并询问对健康保健品商店为推销保健食品、夸大功效误导老年人的这种做法,有什么监管措施?工作人员回答说,这些店都办理了营业执照,属于合法经营,不能无故去干扰商户的正常经营。除非老年人购买的保健品是假冒伪劣品,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并有证据前来反映、举报,才能受理,才能管。采访中当地一些群众称,这些保健品商店就是发老人财,掏退休老人腰包。他们盼望主管部门经常到保健品商店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查一查,发现违规经营要管起来。
我市农村地区出现的这类问题不是个例,已呈现出普遍性,保健品经营者把眼睛盯在老人的钱袋上,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主动出击,使保健品市场真正健康起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街道小城镇设立的老年人健身、娱乐、学习等活动场所很少,街上有不少老年人聚在一起“蹲墙根”打发时光。许多老人之所以被忽悠到保健品商店,就是这些经营者们抓住空巢老人在家寂寞的心理,引诱老人去听课购买保健品。因此,有关部门及当地街道一方面需要对违法经营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在社区多设立适合老人活动的场所,让老人在健康的学、玩、乐中安度晚年。
推销团队:变着花样行骗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不少群众反映,以前,农村地区经常有“老年人健康宣讲团”。他们打着关爱老人、关心老人健康的幌子进行虚假宣传,推销假冒伪劣保健品,以保健品冒充药品误导老年人。刚开始,这些流动的所谓“宣讲团”,被当地人称为“游击宣讲团”。他们每进入一地,立即把眼光盯在退休老人和生活在城乡接合部的老人,为引诱这些老人参加他们组织的“保健活动”,他们采取免费向老年人“发鸡蛋、挂面、米面、香(肥)皂、盆、碗、电子表”等手段,还以“为老年人检查身体、请老人吃饭、组织老人近郊旅游”,或请所谓专家、教授、名医讲课,以医托患者的“现身说法”这种“亲老尊老”活动,使老年人一步步掉入陷阱,把他们的退休金都花在购买保健食品上。普兰店区一个街道,一年就来了两三个“老年健康宣讲团”,让200多名退休老人和城郊老人上当受骗,一年骗走近百万元。这些“老年人健康宣讲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在一个地方长时间待下去,就算老人们发现上当受骗了,也很难找到他们。这些行骗“游击宣讲团”引起社会强烈不满,也引起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由于加大了打击力度,他们一度销声匿迹。
但是近几年,这些流动的“老年人健康宣讲团”不见了,却出现了固定的“保健宣讲团”。他们在当地办理了营业执照,注册了经营保健品、健康培训和讲座经营项目,为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披上了合法外衣。他们依旧采取小恩小惠发红包等办法,吸引老年人来听课,向老年人推销他们经营的保健品——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
受骗老人:死心塌地被洗脑
记者在我市某沿海街道看到,在隐蔽处小巷中,一家“保健品商店”内的课堂里坐满了退休老人,约有50多人,他们每人手上都拿着一张保健品商店发的听课卡片和购物证,凭证购买保健食品“优惠”。听完“专家”讲课从店里出来时,每个老年人都拎着大包小袋的保健食品。记者上前查看,有“葛洪五脏康”“瘀血痹胶囊”“苗王复明王”“丹蜂胶”等。当记者询问老人买这些保健食品对症吗?敢吃吗?他们回答说,吃不好也吃不坏,全当饭吃了。
记者采访了一位年逾古稀的企业退休老人,她患有腰腿疼病,走路吃力,保健品商店就在她家附近,每天她都来听课,购买保健品,不到半年,她家中存放的该保健品商店发的鸡蛋、挂面、电子手表、香皂及十几种保健食品,就占了半间小屋。她的大女儿告诉记者,这些保健品根本没有用,全是保健品商店忽悠的,老人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全买了保健品,不让买她也不听。而这位老人说,有病有灾,吃点保健品就行了,讲课的专家说,长期服用保健品能顶半个儿子……她的大女儿在旁边无奈地叹着气。
解决措施:加大监管力度
记者将采访到的情况反映给当地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并询问对健康保健品商店为推销保健食品、夸大功效误导老年人的这种做法,有什么监管措施?工作人员回答说,这些店都办理了营业执照,属于合法经营,不能无故去干扰商户的正常经营。除非老年人购买的保健品是假冒伪劣品,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并有证据前来反映、举报,才能受理,才能管。采访中当地一些群众称,这些保健品商店就是发老人财,掏退休老人腰包。他们盼望主管部门经常到保健品商店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查一查,发现违规经营要管起来。
我市农村地区出现的这类问题不是个例,已呈现出普遍性,保健品经营者把眼睛盯在老人的钱袋上,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主动出击,使保健品市场真正健康起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街道小城镇设立的老年人健身、娱乐、学习等活动场所很少,街上有不少老年人聚在一起“蹲墙根”打发时光。许多老人之所以被忽悠到保健品商店,就是这些经营者们抓住空巢老人在家寂寞的心理,引诱老人去听课购买保健品。因此,有关部门及当地街道一方面需要对违法经营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在社区多设立适合老人活动的场所,让老人在健康的学、玩、乐中安度晚年。